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池雅珺

常見的兒童疾患-泛自閉症類群障礙(ASD)



「都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是不是自閉症阿?」

「都愛躲在自己的世界玩,絕對是自閉症?」

「我不想跟別人接觸,我的自閉症又犯了?」


很常聽到上述的句子,到底自閉症是甚麼?

自閉症會斷斷續續出現嗎?

自閉症要吃藥嗎?自閉症會好嗎?

自閉症要去哪裡做治療?要做什麼治療?要多久?


我們常說的自閉症,醫學用語為「泛自閉類群障礙」或「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為何稱之為光譜或類群呢?

因為泛自閉類群障礙的個案當中,幾乎沒有一模一樣的個案,都有能力及程度的差異。


自閉症的成因是甚麼?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展疾患,有可能是基因遺傳、基因突變、環境毒素、腦部發育異常、產程服用藥物等,確切的因素仍待科學家尋找。


會出現甚麼樣可以觀察的行為?

1. 眼神接觸困難(只看玩具或是物品),對他人的臉部或是他人指向的物件沒有興趣

2. 叫名字不回頭或是沒有反應

3. 固著行為,例如:持續看轉動的物品、自轉等等,被中斷的時候非常難以安撫

4. 對於聲音、觸碰、衣物的材質等等過度敏感或是低度敏銳,例如:忍受不了風扇的聲音、流血而不自知等。

5. 對新的事物或是環境難以接受或適應

6. 拿新玩具玩的時候,都用同樣的方式玩,難以接受新的玩法或是他人教導的玩法


以上的狀況是家長較容易發現的行為表現,當出現類似行為且造成生活困擾時,建議到居家附近的醫療院所,掛復健科或是兒童心智科諮詢或檢查。


自閉症會好嗎?要吃藥嗎?有上述的狀況就會被診斷出自閉症嗎?

因泛自閉類群障礙是神經發育的障礙,因為成因不明,行為治療、生活技能提升以及互動能力加強等,多元支持的方式會是最優先考慮的治療方式。


常看到的藥物,多作用於神經傳導物質,包含抗焦慮、抗憂鬱來緩解情緒,以及中樞神經興奮劑改善注意力及過動症狀。


診斷的過程相當繁雜,因孩子都在成長及學習的階段,相關能力會因為年紀或是介入有所提升,建議詢問醫生為主。且在六歲以前的診斷,需要每年評估一次,確認孩子是否有發展上的遲緩或是相關表徵,有機會再越來越大的時候更清晰診斷。




自閉症要去哪裡做治療?要做什麼治療?要多久?


轉到復健科由職能治療師接手時,職能治療師會做些甚麼?


1. 評估:評估孩子的能力,有時沒有辦法針對孩子評估時,也會透過詢問照顧了解孩子平常的狀況。照顧者可以提供治療師的資訊包含:喜歡玩的遊戲、生活作息、與手足或是照顧者互動的狀況。


2. 治療的第一步:建立關係、熟悉環境。任何孩子在陌生及陌生人的環境下,都有機會表現緊張、害羞等,以致於無法展現平常的能力。治療師與自閉光譜症候群的個案合作,更需要取得相當的信任,再了解個案的喜好、需求等,才能更近一步提升相關能力。


3. 促進相關能力發展:包含感覺統合、粗大動作發展、精細動作發展、認知能力、日常生活處理還有社會技巧處理等等,都會是職能治療師想促進的方向,但是真的有幫助的還是要可以平常表現在家中,例如:吃飯的目標:可以透過湯匙的使用或是學習筷等等,如此在家中,家人也可以一起看到孩子的進步喔。建議家屬可以與治療師討論目標項目,並設定目標。


4. 達成原定目標後,再評估:在醫療的紀錄中常有六個月的長期目標以及三個月的短期目標,此目標會以因為孩子的練習量、使用的工具等,提早或延後達成,達成目標後治療師應會與家屬討論下個階段的目標或是孩子與同年齡的能力相符後,進行結案(也就是畢業)。


另外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也會以這上面的四個步驟達成該項專業的目標。孩子的能力會全面性的發展,會建議有符合的項目治療課程,可詢問治療師或是醫師,是否適合課程。


結論

「泛自閉類群障礙」或「自閉症光譜疾患」,會有社交上的困難或固著的行為,是一種連續性的發展且會影響到日常作息的症候群。反之,若是有該項特質,但並不是連續性的表現,或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可能是孩子的個性或是不一樣喜好而致的喔!

20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