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池雅珺

孩子哭不停怎麼辦?

已更新:2021年1月28日

孩子到底為什麼哭?


孩子的 #情緒教養 總是父母最頭疼的事,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哭得如此傷心,或是什麼點不開心。孩子的情緒反應,受限於年齡、大腦發展、認知、表達的影響,而無法如大人般,可以控制。當孩子越小,遇到事情,孩子只知道心裡不舒服不開心,但可以表達的方式,只有簡單粗暴的--哭,這時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了。經研究證實,越能夠理解自已情緒的人,情商越高,社會關係也就越緊密。





攝影師:Ba Phi,連結:Pexels



那我該怎麼做?


孩子正在哭的時候,很常聽到「不要哭」「要勇敢」「哭了羞羞臉」等等,這時我們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情緒是不好的事,而對自己的哭鬧感到羞愧;另一種常見的回應是「不哭不哭,等等給你買糖果」或「不哭不哭,就給你買車車」,這時候,孩子理解到的是,哭的結果,是可以要到喜歡的東西,這兩種都不是我們樂見的。

😭 + 🚗= NG ❌

😭 + 🍭= NG ❌


希望見到的是,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學習以溝通的方式互動。


以下是五個哭鬧的應對步驟:

😭 + ❓ = GOOD ⭕

  • 步驟1 “停 ”,停下來,深呼吸,家長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 步驟2 “述 ”,客觀描述孩子的行為,「你正在哭,等等哭完後,我們再來說。」

  • 步驟3 “等 ”,等待,這個步驟最難但也是最關鍵,在孩子沒有冷靜之前,都是等待的時候,而等待的時候,千萬不要離開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知道你在他旁邊等待

  • 步驟4 “說 ”,孩子哭鬧後情緒穩定時,可馬上跟孩子說:「你冷靜了,我們來討論一下吧。」

  • 步驟5 “抱 ”,討論完後,視狀況給予孩子擁抱,讓孩子得到安全依附,知道哭鬧是情緒的一種表現。

**可能在步驟3~4的時候會有輪迴的狀況,如:到步驟4的時候,孩子又回到哭泣的時候,那我們就必須慢慢等待。


要討論什麼呢?怎麼討論?

在步驟4 “說 ” 的時候,引導孩子情緒的方式,先描述他的行為,並詢問如:

「媽媽有看到你在哭,發生什麼事了?」

孩子在1 ~ 3歲間,正在學習認識情緒,家長需要協助孩子歸因,並且認識越多情緒詞彙越好。例如:

「想要吃糖果,媽媽不讓你吃,所以你覺得沒有得到想要的糖果,而感到生氣嗎?」

且在步驟3 ~ 4時,就是讓孩子學習控制情緒的時間

早點與孩子討論,越能夠知道孩子的想法。此時,讓孩子知道照顧者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如上面媽媽可以說:

「我知道你生氣了,我們需要等到午餐吃完,這樣營養才夠,才能吃零食啊!」
「所以,我們等下吃完菜菜,媽媽就準備好給你。」

  

在討論時,就是理解雙方的想法,進而達成共識,家長也需要學習對孩子表達自己限制的理由,讓孩子理解照顧者。慢慢的引導讓孩子知道情緒,與孩子一同理解自己,探索想法,說不定,此時也是成人跟著孩子一同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的好機會呢!

還記得剛剛五步驟嗎?複習一下吧!
 停 → 述 → 等 → 說 → 抱  
           

作者 池雅珺 職能治療師 🖋

3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